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国际时报

站在高加索山巅,看见巨人以血肉填补寸阴若岁的沙俄梦(终章)

发布时间:2023-03-24 02:23:16 来源:责编:

#头条创作挑战赛#无论怎么强调文化差异,其实古今中外老百姓的基本特性都是差不多的,一旦生活趋于安定,那么强调个人生活品质,疏于参与政治公议就是必然趋势。虽然说起来有些不太好听,但这确是人之天性——刀切入肉则应之言,刀切入骨则应之行。

苏联解体前夕虽然社会秩序已然开始瓦解,但尚不至于让多数人过不下去日子。可到了1992年以后,俄罗斯开始出现急剧通胀,日用品短缺,治安恶化,个别地区甚至一度面临食品短缺的危局,在国内贫富差距急剧拉大、富人在各种场合趾高气扬,而在国际上俄罗斯的民族尊严却屡屡遭受侮辱……这一件件都是俄罗斯老百姓的“切骨之痛”。有了“痛”,老百姓的惰性自然也就不存在,在这个大前提下,后面的种种措施才有因可循。

苏联解体时的社会街景

切骨之痛转为切肤之痛:俄罗斯民生的改善

在前两篇内容上,普京通过整顿吏治、强化意识形态到与寡头经济达成和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俄罗斯政府财政收入的问题。在新政不断推进的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又给了普京一个“意外之喜”。

2000年之后由于信息产业泡沫最终宣告破裂,国际油价和燃气价格开始大幅上涨,特别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开始之后,原本这是美国企图借助石油美元保持美元霸权的举措,可无意间却让俄罗斯也成了最大的获益者之一。借这个机会,俄罗斯的财政实力得以大大增强。

伊拉克战争打的不是石油,是与石油挂钩的美元,打出美元需求,美国就可以印钱,各国就得用实物资源换取绿纸

财政的充盈使得多数俄国人都成为了受益者,公费医疗与免费教育覆盖全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房屋水电费。这个被叶利钦保留下来的苏联时代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在俄政府财政收入得到改善之后,干涸已久的水渠终于是有水了。

然而这只是表层,对俄罗斯人而言真正的问题恐怕还是住房。在休克疗法之后,由于金融寡头的迅速崛起,以及前期国家土地被无序地拍卖,俄罗斯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都曾经出现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从2000年到2005年,俄罗斯的房价上涨了253%,到2006年又上涨了53.8%,其中莫斯科的房价在当时上涨了93%多。房价上涨带来的严重问题让很多俄罗斯人的生活难以为继。

据当时统计,艰苦的住房条件和酗酒、吸毒一道成了俄罗斯人婚姻破裂的三大主因。2007年的社会调查显示,60%的俄罗斯人表示急需住宅,俄罗斯卫生部与社会发展部在2007年7月13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人当前平均月薪水平是500美元(其实已经大为改善,2006年时这一数字仅为394.7美元),按照这个数字计算,一个俄罗斯人即便一辈子不吃不喝,他的总的收入依然买不到一所房子。

2000~2008年,俄罗斯的房价涨幅超过400%

针对这种情况,从2005年起,在普京的第二个总统任期里开始实行一系列房屋改革,俄罗斯政府应对措施并非是依靠低效率的间接的市场调控手段,而是采取更加直接的行政与法律手段。针对房价最好的莫斯科市,额联邦政府和莫斯科政府共同出资购买近五千余英亩的土地用于规划新的住宅区,再由政府出面以低于当时市价60%的价格卖给莫斯科市民。更为根本的解决途径是2005年出台的《房地产法》,由此公民的基本居住权有了明文的规定,垄断、哄抬价格等行为都被列入了违法的行列。莫斯科房价的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判刑,进而对当时的寡头们产生了一种法律上的震慑,使得他们不敢乱来。

莫斯科房价

最终,普京成功刺破了地产泡沫。除了改善了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外,这也避免了俄国经济出现一个“堰塞湖现象”。

力自地起:强人政治所孕育出来的强力部门

所谓的“寡头政治”并非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才出现的“新生事物”,而是东斯拉夫人的政治传统。

“寡头政治”可以粗略的理解为专制政治,与它所伴生的政治传统——情报机关治国:彼得大帝创建了“普列阿布拉仁斯基衙门”,安娜一世创立了“秘密刑侦事务衙门”,它们其实与后世苏联时代的“契卡”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克格勃”,乃至如今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思路上都是一脉相承的。

苏联情报部门——克勃格

在苏联解体之后的最初几年,改革派们近乎疯狂地企图消灭掉任何和苏联有关的东西,苏联的国家安全机构因此遭受了重创,前克格勃成员的命运一度非常悲惨——这也是他们后来坚决站在普京一边的重要原因。1991年之后,克格勃被一分为三:联邦安全局、对外情报局和边防总局,权限和地位皆大不如前。后来,叶利钦出于强化总统权利的考量再加上受到过其他政治盟友的逼宫,俄罗斯的强力部门开始得到了强化。

相对于过去的克格勃,新的国家安全会议对“安全”的定义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国防安全、情报安全之外,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消息安全、社会安全等领域也都在其责权范围之内,这些领域关乎安全的政策,均由安全会议制定。这样也就保障了总统对国家各个领域都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对一国任何领域而言,安全、稳定是一切诉求的最大前提。对总统而言,俄罗斯的强力部门很大程度上扮演的就是一种完全独立于官僚体系之外的监督模式。

明朝的厂卫制度便是便是典型的强力部门

历史上这类角色的名声向来不太好听,例如明朝的东西厂和锦衣卫制、汉代和武周时期的酷吏制度,这种恶俗的观点之所以被我们全盘接受,完全是因为他们的监督者是史书的执笔者。如果以一种更加客观的角度来看,打一个比方,史书的执笔者相当于公共场所的摄像头,一面它存在侵犯人的隐私,另一面却又实实在在的降低了公共犯罪的发生概率,因此我们是否选择全盘接收完全取决于你在利益上作何取舍。

单从利益方面来讲,强力部门的忠诚度是很高的。强力部门不参与经济运行,因此他们的生存前提就是国家必须存在,这有点类似于“家国一体”——苏联解体后她的军队、警察以及情报机构的日子普遍都不好过。明朝末年北京城被大顺军攻破前夕,官员富商早已都作鸟兽散了,在城楼上抵抗到最后一刻的,正是被文官们诟病的锦衣卫。当然反过来说,如果让各个强力部门直接参与经济运作,那么它的行动力和忠诚度便会被迅速腐蚀。

俄罗斯的联邦安全局

简而言之,俄罗斯的强力部门对国家所起的作用就像抗生素一样——一直使用不仅会破坏身体,却可以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其实不止俄罗斯,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遭遇经济“大萧条”之后,罗斯福总统同样实施了强调国家意志和权力集中统一的新政,当时罗斯福新政得以顺利推行,同样得益于他一手建立的联邦调查局(成立于1935年)。

美国联邦调查局,简称FBI

从“7500亿强军计划”看普京时代

2012年3月,普京赢得总统选举,于2012年5月7日宣誓就职,第三次就任俄罗斯总统。上任伊始,普京提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便是“7500亿美元强军计划”。

普京的“7500亿强军计划”

在一般人看来,所谓的强军不过就是提高军人待遇、换装新装备,这不过就是一个如何花钱的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一国的国防力量所倚靠的是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军事工业是人类重化工业当中组织管理复杂程度最高、技术水平最高的领域,可以说是一国工业体系的“金字塔尖”,它集成了电子、化工、冶金、材料、精密加工等几乎所有工业门类最精华的部分。所谓的重工业立国,很大程度就是这个原因。

所谓的强军,就是要对军事工业进行振兴。一旦军工这个“金字塔尖”被盘活,那么下游的各层级制造业也就会被慢慢带动来——短期来看,可以给一大堆上下游产业提高有效需求,从而创造就业机会;中长期来看,军工领域的尖端技术最终必然会逐步辐射到民用领域。普京的这一计划虽然无法得知完成率的多少,但仅就所选的切入点来说,无疑是非常高明的。

精密的航空发动机需要多个部门企业联合

普京新任期内的强军计划本质上还是政府出资去激活经济,而从以往的各国的历史来看,这一招好不好使,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取决于你掏出来的钱最终投到了什么地方。如果变成了投机、炒作性质的钱生钱或者是仅在低端产业领域打转,市场上实物商品没增加而流通的钱增多了的话,物少钱多只会造成通胀进而加剧贫富差距。而且财富向少数人靠拢导致了他们话语权的加强,变相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利。总之,钱是一定要花出去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地位花,要让钱去往正确的地方,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普京选择的军工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资源丰富并不就是一件好事,往往会产生“荷兰病”

但是这个美好的前景能实现到何种程度,暂时还是要打个问号的。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军工一直有苏联老本可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问题也都慢慢浮现了出来。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停滞不前,而要命的是人才不足。很多俄罗斯的设计师已经80多岁,甚至岁数更大,军工行业的高级技工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6岁,急需新鲜血液注入,而与此同时,俄罗斯理工科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却一直大量流失海外。(站在2023年来看,俄罗斯产业结构的“荷兰病”依旧严重,俄乌冲突中俄的军工武器有点让人跌眼镜,未来向东看这一情况可能有所改善)

俄罗斯患上“荷兰病”的实证分析

尚未消除的潜在威胁

毋庸置疑的是,俄罗斯的状况在普京时代的确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但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完美。普京可以说是老天爷给了俄国人一大堆麻烦之后的一个补偿,但补偿是无法弥补损失的,目前为止这个国家依然存在着很多的潜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人口问题

首先便是人口问题,俄罗斯的人口逆增长势头并没有因为经济的改善而得到有效遏制,这其中包括越来越集中的人口导致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也存在一个社会酗酒成风的原因,这些因素导致俄罗斯生育率的不断降低,按照这个趋势,保守估计俄罗斯人口将在2050年前后跌破1亿。这个人口数量和俄罗斯的领土面积相比就太少了,而这些人多数都挤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远东的人口寥寥无几,以这样的人口数量将很难保证俄罗斯远东国土的稳定。

俄罗斯的人口密度图

同时,从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方面来讲,如果要想维持基本完整的产业体系,也就是说人类工农业生产所有的门类都要齐全的话,差不多需要1亿人口,这就意味着如果人口数量过低的话,不管如何努力你的产业体系都是无法做到完整,而一个残缺的产业体系,也就意味着你在和国外的经济博弈中必然存在短板,成为产业体系中的阿喀琉斯之踵。

俄罗斯主要大城市距离太远,加上人口不足,难以形成城市经济带

另外,人口分布的过度集中使得疆域广阔的领土大多处于无人居住,很多中小行政划分因此逐渐被取消,这又进一步导致更多的人前往人口集中的大城市生活。而大城市之间同样存在距离过远的问题,这使得城际交通物流成本都不菲,难以形成的城市经济带只能转向大城市的单打独斗,这种形同孤岛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很难在整体上取得成效,而且一旦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各自城市之间形成的独特文化又变相的增加了距离感。

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每年70万的人口逆增长,减少的主要是主体民族俄罗斯族,高加索地区穆斯林人口其实是在增加的,主体民族人口数量过低的话,必然会引起少数民族地区的离心力增强,国内安定环境就此会受到威胁,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很多,前南斯拉夫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俄罗斯人口近年增减情况

权利的交接

普京本人而言,他的确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政治强人,但也并未强大到可以完全控制全局。一般人认为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之间是一种比较默契的权力交替,有一个说法叫作“梅普二人转”,如果知道现实中政治斗争的复杂和冷酷,就会明白这个说法完全是一厢情愿的。

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决定了任何人根本不可能把权力的稳定完全寄托在哪怕是最亲密的人的身上,任何一个政治人物的背后,往往都是一个集团的利益,这种利益上的博弈,被轻描淡写地说成以两个人的交替执政来完成,这在现实中是不可想象的。梅普之间的权利转化,其实就是俄罗斯两大政治力量之间的轮流做庄,彼此达成了一种平衡,但是平衡并不意味着一致,而仅仅是一种妥协。

所谓的“梅普二人转”,不过是一厢情愿

这个我们可以从梅德韦杰夫时代的一些政治举措就可以看出来,首先在普京卸任梅德韦杰夫上任之后,他马上搞出了一个所谓的私有化2.0版,而这恰恰是普京执政是所竭力遏制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梅普二人之间的交替更像是普京时代与普京前时代,两派政治力量之间达成的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之外同样存在着斗争,斗争直接影响的是俄罗斯经济,甚至是国防。

梅德韦杰夫曾多次指责俄罗斯的国防部门

更大的问题是普京不可能永远执掌俄罗斯,后普京时代必将存在着大量的变数。第一是我们常说的后继无人,强人政治需要强人执掌,普京卸任之后是否还能有同样强势的继任者,这很大程度是运气的问题。第二是俄罗斯国内环境的改变,普京在上两个任期能够扭转局势,依靠的是在危难时刻更能凝聚人心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但现在俄罗斯已经趋于稳定。一如前面所说的,没有切骨之痛,大众对于切肤之痛往往并不能做到完全感同身受,热衷关注生活质量本身而疏于参政公议,那么原本被更大危机所掩藏起来的寡头经济与贫富差距等问题,在未来都将会成为一个个引爆点,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远比普京头两个任期所要面临的稳定局面要更为困难。

俄罗斯的寡头经济

上面的这种情况让我想起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中国人从来不怕灾难,不管多大的灾难,只要大家一起倒霉就行。从不探究真相,也不屑于别人去了解真相。灾难过后,庆幸自己躲过去了,嘲笑别人离去了。最后扔下一句混账话:这就是命。

结语:不安与希望并存的俄罗斯未来

普京时代还没有结束,俄罗斯还有着光明的未来。面对未知的未来,人们通常都会同时充满希望和不安两种情绪,当早已成为一个民族象征的普京卸任之后呢?失去了船长的一叶孤舟闯入这茫茫海域之中,那日益滋生不灭的沙俄大国梦想,还能否填满俄罗斯人再度开辟新航线的勇气胸膛。

普京时代还在继续,普京后时代即将到来

百战功名未足夸,雄心先喜见生涯。

俄罗斯的《巨人颔首,双头鹰的翱翔新旅》系列完结,土耳其的新系列《新月弯刀,亚细亚上的帝国遗民》将在下篇开始。

好了,这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喜欢的读者朋友们可以点赞评论,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